冬至,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那么你知道冬至這一天為什么要吃餃子嗎?餃子餡的美好寓意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為什么吃餃子?
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張仲景,南陽西鄂人,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驅寒經典。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一次返鄉,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岸上集市,鄉親們大都面黃肌瘦,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于心不忍,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其他食物撈出來切碎,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
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祛寒嬌耳湯”,由此而來。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餃子餡的美好寓意
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
白菜肉餡:百財之意。
香菇餡:香菇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飽鼓之意,謂之鼓財。
還有流行的酸菜餡,說有算財之意。
芹菜餡則為勤財之意,頻繁的源源不斷,謂之勤財。
冬至南方習俗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較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于后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柜床燈的后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這時家里有孕婦的話,冬至圓發了,就會生男,否則就會生女。吃冬至圓時入口必須成雙成對,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兩粒,已婚的人將會萬事如意,剩下一顆,單身未婚者將會凡事順利。還有些家庭在傍晚,用應時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這一天“曬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過,在這天的陽光下曝曬后收藏起來,留給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冬至為什么要吃餃子?餃子餡的美好寓意有哪些?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冬至吃餃子的相關內容,大家可以瀏覽關注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