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在冬至時節,求實學校以節氣變化的自然規律為契機,開展勞動廚藝課,教授孩子們制作具有生津養胃、清熱化痰、滋陰潤肺功效的紅棗銀耳羹,讓學生們在勞動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與美食的魅力。
課程過程
知識講解:張老師首先向孩子們介紹了冬至節日的傳統文化,接著講解了紅棗銀耳羹的食補價值以及銀耳、紅棗等相關食材的營養價值,讓孩子們了解到紅棗富含維生素c、鈣、鐵等營養成分,具有補X養氣、安S益智的功效;銀耳富含膠質蛋白,有滋潤皮膚、滋陰潤Z的作用。
食材準備:老師精心挑選并準備了泡發的銀耳、去核洗凈的紅棗以及晶瑩的冰糖等食材。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將食材一一準備就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為后續的制作環節打下基礎。
動手實踐:同學們迫不及待地親自動手實踐。先在鍋里加入適量清水,然后將準備好的銀耳和紅棗放入鍋中,開火熬制25分鐘左右,期間不斷觀察鍋中食材的變化,感受烹飪的樂趣。之后轉小火慢燉10分鐘,讓銀耳的膠質充分釋放,使羹湯更加濃稠。最后再加入適量冰糖攪拌直至完全融化,甜蜜的紅棗銀耳羹即將出鍋。
成果與收獲
感官體驗:經過精心熬煮,鍋里赤色的紅棗和如雪的銀耳交相輝映,淡淡霧氣攜縷縷清甜散逸而出,令人賞心悅目。孩子們端起小碗,手執調羹輕舀一勺,輕輕品嘗,入口軟糯、甜而不膩,甜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幸福的笑容在臉上綻放。
能力培養與情感交流:孩子們在互相品嘗勞動成果的同時,積極分享制作美食的心得和團結協作的快樂。通過這次勞動廚藝課活動,孩子們不僅在體驗中潛移默化地了解了傳統文化,樹立了熱愛勞動的意識,還在實踐中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同時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班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