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油菜籽行情難判斷
編輯:玉紅 2014/4/30 9:59:49 閱讀數:494
再過10多天,2014年新季油菜籽就要上市。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來看,如果后期不出現大的災害天氣,國內油菜籽將實現豐收。然而,豐收并不能挽救困境中的加工企業。有觀點認為,這段時間將成為加工企業最難熬的時期。
菜籽壓榨業持續虧損
在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改善乏力的大背景下,國內養殖及飼料行業持續低迷,國內油菜籽壓榨行業遭遇連續虧損。
中糧油脂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受菜油自高點累計下跌的影響,國內油菜籽壓榨利潤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下滑;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菜粕價格一路攀升,且現貨大幅升水,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壓榨利潤的下跌。即便如此,國內油菜籽壓榨企業目前的利潤仍為負數。
上述中糧公司負責人分析認為,中國油脂需求未來5年維持1%~2%的較弱增長,蛋白消費仍較強勁,油粕關系的恢復將異常艱難曲折。“從供應上看,我國國產油脂年均增幅僅1%~2%,油脂需求缺口進一步擴大,長期依賴進口的格局很難改變,對外依存度在未來5~10年將攀升至80%以上。總體看,國內油脂需求穩定弱勢增長,蛋白需求較為強勁;國內油脂供應充裕、價格偏低”。
國內養殖及飼料行業的低迷,進一步打壓了油脂加工企業的經營利潤。
“國內豬料銷售在持續下滑,豬肉價格也漲價乏力。如果豬肉價格在6月之前無法反彈,相關產業鏈企業均將陷入泥沼。此外,據我們了解,多地魚塘長達半年沒有打撈過,少部分魚甚至已經超過兩年沒有打撈。”一家飼料企業負責人說。
一家禽業公司負責人表示,2011年9月以來,整個禽業開始走下坡路。今年,企業養殖規模沒有進一步擴張,雞鴨養殖仍處于略虧的狀態。
或迎“史上最嚴監管”
供給充足、需求貧弱,并不是油菜籽加工企業面臨的惟一困境。去年,國內曝出臨儲菜油被摻入進口菜油,消息一出,輿論嘩然。今年國家將加大對臨儲菜籽油的監管力度,成為業界共識。
上述四川企業負責人表示,曾經聽說,中儲糧今年將在委托庫的油罐中加入監控器,通過此裝置,中儲糧將可以實現對于各油罐的實時監控。
浙江一家油菜籽加工企業負責人也認為,中儲糧今年的監管肯定會很嚴格。“他們可以通過查企業的能耗,比如用電、用煤、用氣等情況,通過運營成本來查證企業的實際生產加工情況。”
不過,也有企業負責人認為,國家的監管在其次,關鍵要看企業的自律。“我覺得企業造假的事情還會敗露。因為今年的政策更加嚴格,部分企業肯定不樂意,那肯定就會揭發。”
臨儲收購陷兩難
由于臨儲菜油無法實現順價銷售,庫存量持續增加,國家財政負擔不斷加重。以500萬噸左右的臨儲菜油計算,國家財政每年支付保管費用12億元,補貼銀行貸款利息30億元。
“菜籽臨儲政策已經到了十字路口,過去的方式將難以為繼。”業內相關人士分析認為,目前臨儲菜油高達500萬噸以上,而國內一年的菜油消費量僅450萬噸;臨儲菜油絕大部分成本在10500元/噸以上,而目前的菜油現貨價格僅7000余元/噸。根據目前的政策導向,油料儲備轉向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但不會一蹴而就。
然而,在一些具備臨儲收購資格的企業看來,油菜籽臨儲收購政策應該繼續執行。“臨儲收購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油菜國際市場話語權的主要舉措。”四川一家加工企業負責人說。浙江一家加工企業負責人也認為,臨儲收購政策穩定了油菜種植面積和市場,不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