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進口菜油價格可能低于豆油
編輯:玉紅 2014/9/4 8:55:22 閱讀數:293
今年以來,糧油政策大環境的變化對國內植物油品種間價差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比如融資政策的變化使得棕櫚油和豆油之間的價差被重新定義,又比如進口菜油與國內港口豆油之間的罕見平水同樣是政策監管使然。而正如同融資監管成為政府的一個長期行為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豆棕價差的水平一樣,在我國菜籽臨儲托市收購政策終將成為歷史的背景下,我國豆菜價差也將迎來新的時代。
一、融資監管或成常態,我國豆棕價差降至歷史冰點
眾所周知,我國融資性棕櫚油進口貿易的大行其道是過去幾年我國豆棕價差不斷擴大的幕后推手之一,2011年-2013年這三年間我國豆棕油現貨價差從往年500元/噸~1500元/噸左右的運行區間大幅擴大至1500元/噸~2500元/噸甚至以上,明顯的扭曲了以前我國棕櫚油市場的運行趨勢。不過,隨著今年四月份以來政府對融資性貿易監管力度的明顯加強,我國融資性棕櫚油進口數量出現萎縮,而豆棕油脂價差也因此持續回落,目前已經逼近歷史冰點(小于500元/噸)。
二、我國菜油市場去政策化大勢所趨,豆菜價差進入新時代
2008年以來實施的臨儲菜籽托市收購政策不但使得我國菜油價格一路扶搖直上,并且也使得我國豆菜價差開始不斷擴大。而2010年以后,進口菜油開始逐步涌入國內市場,并且由于攙兌成風,一時間進口菜油也享受到政策紅利。不過自去年以來,一方面市場紛紛傳言菜籽臨儲托市收購政策即將成為過去式,另一方面近年我國政府嚴查進口菜油攙兌交儲行為,也使得進口菜油市場與國產菜油市場逐步脫節。
而進口菜油市場由于與國產菜油在香味、口感以及色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很難為我國菜籽主產區習慣消費國產菜油的消費者所接受,而在沿海港口地區由于與豆油相比進口菜油并不具備價格優勢,因此走貨也相對困難。
在此情況下,進口菜油和菜籽壓榨菜油大量涌入國內市場進一步壓低了國內進口菜油的價格,而ZCE菜油期價由于可以用進口菜油交割,因此也開始追隨進口菜油價格走勢。
正是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豆菜期現貨價格(進口菜油與豆油)均已經接水,而實際上從價格調配需求的角度看,有市場人士認為,未來進口菜油價格甚至可能低于豆油,而這我們也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