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受到異常氣候的影響,安徽江蘇粳稻單產下降明顯。近期市場上粳稻糧源緊缺,各收購主體紛紛入市搶收,年底前優質粳稻的市場收購價可能會抬高到1.55元/斤。
單產普遍減產
滁州市南譙區腰鋪鎮姑塘村王守明今年種了3750畝粳稻,但粳稻的收成讓他開心不起來。他告訴記者,今年粳稻平均單產500公斤,比去年減少100公斤/畝。這主要是由于在粳稻生長前期遭遇連陰雨,中期高溫少雨,后期又是連陰雨天氣,使得粳稻單產出現下滑。與王守明一樣,宣城市宣州區養賢鄉張埂村的袁常青對今年粳稻的收成也頗為懊惱。“我本來種植了160畝粳稻,但7月份的大水淹掉了100畝粳稻。”他對記者說,即使這剩余的60畝粳稻的單產也只有1150斤/畝,比去年減收50公斤/畝。
廬江縣農技推廣中心糧油站站長吳小文向記者介紹,廬江縣單季晚粳稻種植面積約52萬畝,雙季晚粳稻種植面積58.4萬畝。由于受到異常氣候影響,廬江縣粳稻種植戶80-90減收,10左右穩產,估計廬江縣農戶單季晚粳稻平均單產480公斤左右,約比上一年度減收70公斤,雙季晚粳稻平均單產約400公斤,比上一年度減收50公斤以上。
安徽省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李德勇告訴記者,今年安徽省粳稻平均單產495.14公斤,與去年粳稻平均單產515.93公斤相比,減少20.79公斤/畝,減幅4.03。他分析到,由于天氣等環境因素的影響,粳稻生長條件較差,加之今年安徽省粳稻產區在粳稻成熟收割期間遭遇長時間陰雨天氣,導致大部分地區粳稻減產。
價格溫和上揚
吳小文對記者說,廬江縣粳稻剛上市時,干稻市場收購價是130-140元/百斤,近期則穩定在140元/百斤左右。袁常青介紹,當地農戶收獲粳稻后基本上都賣到烘干廠,11月中旬,當地烘干廠粳稻收購價135元/百斤(干稻),進入12月份以后,粳稻收購價在135-140元/百斤(干稻)之間波動。
在滁州市場,自12月初粳稻大量上市以來,其市場收購價格基本穩定在140元/百斤(含水率17—18),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08-0.1元/斤。進入12月中旬,無為縣粳稻收獲基本結束,上市糧源多為優質稻,市場收購主體入市較為積極,價格穩中見漲。目前無為縣新季普通粳稻市場主流收購價格145-147元/百斤,價格較前期上漲1-2元/百斤,糧食經紀人收購新粳稻價格135-138元/百斤,水分多在16-18之間,優質粳稻收購價格149-150元/百斤。
據安徽省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調查,安徽省粳稻剛上市時收購價較低,9月26日安徽省全面啟動了粳稻收購價執行預案,穩定了粳稻市場收購價格,在調查期內農戶通過各種渠道出售的粳稻平均出售價格為140.82元/50公斤。
種植收益下滑
“今年農戶種植粳稻畝產達不到1000斤就會出現虧損。”王守明對記者說,農戶種植粳稻物化和人工投入在650-700元/畝之間,加上每畝700元的土地流轉費,合計投入在1300元/畝以上。袁常青給記者算賬,他種植粳稻每畝需投入12斤種子,每斤種子購買價是4元,每畝投入種子費用48元;今年打了四次藥,農藥和除草劑費用130元/畝;尿素和復合肥費用100元/畝;機械費用(旋耕和機收)200元/畝;人工費用100元/畝;農業用水費用30元/畝;土地流轉費600元/畝。不計個人人工投入,每畝粳稻種植費用1208元。以市場收購價格1.35元/斤和畝產1150斤計算,每畝產值1552.5元。每畝毛收入約300元,但如果攤入被水淹毀的100畝粳稻田的損失,本季種植粳稻就會出現虧損。
安徽省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抽樣調查發現,隨著農戶種植粳稻每畝物質與服務費用、土地和人工成本的增加,今年安徽省粳稻種植戶每畝總成本1102.41元,比上一年度增加74.84元。由于粳稻種植成本上升,單產減少,粳稻種植戶每畝凈利潤312.67元,比上年減少118.73元/畝。
12月上旬,新季粳稻陸續上市,政策性收購價格高于加工企業收購價格,稻米價格獲得支撐。預計隨著雙節來臨,廠商備貨需求不斷增長,后市粳稻價格會穩步上行。有關人士預計,隨著優質粳稻上市增加,收購主體增多,市場糧源減少,優質粳稻收購價格或呈現持續穩中見漲態勢。舒城縣南港米業負責人項可鎖分析,近期市場上粳稻糧源緊缺,各收購主體紛紛入市搶收,帶動了粳稻市場收購價格上行。他預計,年底前優質粳稻的市場收購價可能會抬高到1.55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