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月份,正是粉條加工的黃金時節。在突泉縣突泉鎮三聯村,村民搶抓有利天氣忙著加工、晾曬粉條,供應春節市場,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走進位于三聯村的突泉縣三連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院內掛滿了晶瑩通透的粉條。粉條加工車間內,幾個師傅分工合作,將一團團白色的淀粉通過翻、盤、拉等工序,變成一縷縷白色的“絲線”緩緩滑入滾水之中,頃刻間變成粗細均勻、頗具韌性的粉條。從篩選土豆、清洗、打漿、過濾、沉淀、坐缸、起淀粉、和面子,到粉條成型、制作、晾曬、包裝,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
“我們正在加班生產,今年共收購了300噸的土豆,預計能生產6萬斤粉條,銷售額可達40萬元。現在正是銷售旺季,每天買粉條的人非常多,非常忙。”三聯村是遠近聞名的“粉條村”,粉條加工已有60多年的歷史。為了讓粉條加工成為當地農民冬閑增收的支柱產業,每年秋天,李紹軍就早早收購土豆,當氣溫降到零下十幾度時,便開始制作粉條。到生產旺季,一兩天時間能制作粉條1噸左右,產量還是供不應求。
據李紹軍介紹,他們生產的粉條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同時,憑借優質原材料,粉條口感勁道爽滑,深受附近村民和城市消費者的喜愛,市場需求量持續攀升。同時,通過成立合作社,將過去家家戶戶分散加工轉變成規模化生產、規范化運營,通過組織有手藝的村民進入加工車間,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據她介紹,在家門口上班,一天能掙100元左右,既有穩定收入又能照顧家。
近年來,突泉縣依托自身優勢,通過“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模式和“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機制,大力發展粉條加工產業,實現了粉條生產的規模化和標準化,這一根根“小”粉條,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大”力量。“粉條產業為村內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增收。從田間的土豆種植,到粉條的加工制作,再到包裝銷售,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這一過程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加了村民的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