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路狂奔的代糖行業在去年按下“暫停鍵”。天然甜味劑生產商萊茵生物2023年凈利潤下滑53.8%,赤蘚糖醇生產企業保齡寶2023年凈利潤下滑59.5%,赤蘚糖醇生產商三元生物則預計2023年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63.04%—71.05%。相關企業表示,行業正在面臨客戶庫存去化以及供需預期差導致競爭加劇的困境。
代糖市場競爭加劇
公開信息顯示,萊茵生物是國內植物甜味劑的主要生產企業之一,其產品包含羅漢果提取物、甜葉菊提取物等。2023年,萊茵生物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6.7%,實現凈利潤8251萬元,同比大幅減少了53.8%。
此前,萊茵生物收入和凈利潤均保持著30%以上的增長,2021年和2022年萊茵生物天然甜味劑業務分別增長了53.9%和41.3%,而2023年,萊茵生物的天然甜味劑業務收入9億元,同比僅增長1.5%。
在此前投資者調研中,萊茵生物董秘羅華陽曾回應稱,天然甜味劑行業遭遇了客戶庫存去化以及行業供需預期差導致競爭加劇的問題,對萊茵生物營收及利潤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此外,隨著產品市場價格的下滑,部分存貨計提減值和市場等費用的增長,也影響到萊茵生物的凈利潤表現。
相比之下,赤蘚糖醇生產企業去年的日子更艱難。
據保齡寶公告的年報,2023年,保齡寶營收、歸母凈利潤雙降,其中實現營收25.23億元,同比下降6.96%;實現歸母凈利潤0.54億元,同比下降59.47%。同時,2023年的保齡寶毛利率只有8.1%,創下近年來新低,而2021年和2022年同期毛利率為13.4%和11.6%。
對此,保齡寶管理層將毛利率的持續下滑歸咎于市場競爭所致,認為早期高毛利產品已經轉為低毛利產品,同時2023年原材料成本上漲也是雪上加霜。
從分業務上看,糖醇業務表現的快速下滑是導致保齡寶業績指標下滑的主要原因。2023年,保齡寶的功能糖業務中,糖醇收入2.1億元,同比減少41.8%,而且糖醇品類的毛利率也大幅下降,從2022年的14.9%降至-9.7%。
代糖行業業績急轉直下背后是產能過剩的局面。2022年,曾有第三方研究機構粗略統計,僅6家頭部生產商可生產的赤蘚糖醇總產能就將達44.5萬噸/年,是2021年總消費量的20倍。而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2全球赤蘚糖醇總需求僅17.3萬噸。保齡寶財報中透露,短期內大量產能的涌入,疊加消費端的下滑,帶來了市場價格的惡性競爭,2023年國內赤蘚糖醇市場價格從高峰時的每噸三四萬元,一度跌至9500元。
“無糖”需求提升市場暫時回暖
市場終于在2023年第四季度出現了回暖的跡象。
2023年第四季度,萊茵生物表示,其單季銷售6億元,同比增長43.4%;單季完成天然甜味劑銷售收入3.8億元,毛利率提升了12個百分點。萊茵生物稱,這主要與第四季度行業回暖,市場需求恢復以及公司采取的優化產品結構等措施有關。
此外,三元生物4月1日發布的業績預告稱,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2300萬—29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4.6%—271.4%。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三元生物認為,一方面是受益于下游客戶訂單增加,主營產品銷量增加,產能利用率逐步上升;另一方面與公司采取積極的市場銷售策略和開拓國際市場有關。
同時,市場的逐步自我修復也促進赤蘚糖醇的市場價格回升。隨著食品飲料“無糖化”市場需求強力提升,下游市場的快速擴張傳導帶動了上游甜味劑供給需求的加速提升,甜味劑存量市場的替代也成為推動天然甜味劑加速擴容的有力助推劑。此前,世界衛生組織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之列,也倒逼部分無糖食品飲料采用天然甜味劑。不斷增長的無糖和低糖飲料消費需求,對代糖市場形成了一定的支撐。
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無糖飲料行業收入241億元,同比增長26%,雖然無糖氣泡水市場熱度在下降,但無糖茶則取代前者成為增長主力。艾媒咨詢也預測,2025年國內無糖飲料市場規模將達615.6億元。
此外,政策的引導與支持為天然甜味劑市場實現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2023年,新加坡政府正式施行“飲料限糖令”,要求在售包裝飲料上標明營養等級標簽和含糖量標簽,并禁止高糖飲料開展廣告宣傳。2023年11月,我國上海實施的《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提出鼓勵含糖飲料銷售者在有關商品銷售區域規范設置健康提示標識。
萊茵生物表示,未來,隨著更多國家和地區采取在市場制定統一健康標簽的方式,通過明確監管紅綠燈,引導消費者購物選擇,高效普及健康食飲觀念,有助于推動“減糖”市場的快速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代糖生意雖然有回暖的苗頭,但巨大的產能依然讓業內感到擔憂。
專家表示,代糖這一輪擴產一方面是企業自身在高收益率驅使下的擴張需求;另一方面也與地方政府對領軍企業進行招商激勵下的產能建設有關。下一步,代糖企業通過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或將解決已有產品低毛利的問題,同時加快拓展在飲料之外的應用場景,如在烘焙、糖果、休閑食品、調味料等場景獲取新增量。
(中國食品報綜合整理)
《中國食品報》(2024年04月21日06版)
(責編:楊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