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預制菜行業近年來以其迅猛的發展勢頭吸引了廣泛關注。本文將從市場規模、行業難點及機會點三個方面,對預制菜產業進行深入剖析與未來展望。
一、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潛力巨大
預制菜,即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為原料,經過工業化預加工制成的預包裝菜肴,其市場規模近年來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據紅餐產業研究院測算,2023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達到4990億元,同比增長15.9%。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突破5600億元,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預制菜在當下餐飲市場中的重要地位。
具體到細分領域,水產預制菜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規模同樣不容小覷。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水產預制菜市場規模達到1260億元,同比增長20.3%,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8.1%。隨著消費者對健康、便捷食品需求的增加,水產預制菜市場有望在未來幾年內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300億元。
二、行業難點:標準缺失,供應鏈復雜
盡管預制菜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與難點。
1、標準缺失:目前,預制菜行業尚無權威的統一定義與分類標準,導致市場監管難度大,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同類型的預制菜在食用方法、物流配送、貯存方法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缺乏統一的包裝標識規范,使得質量難以有效監管。
此外,預制菜運輸需廣泛使用冷鏈,但市場缺少專門的冷鏈運輸規范,可能導致食物容易變質。
2、供應鏈復雜:預制菜產業涉及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到終端銷售的多個環節,供應鏈復雜且分散。上游的原材料供應、中游的生產加工以及下游的銷售渠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對于水產預制菜而言,其原材料的新鮮度與品質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口感與安全性。
三、機會點:標準化、品牌化與國際化
面對挑戰與難點,預制菜行業同樣孕育著諸多機遇。
標準化生產:隨著行業標準的逐步完善,預制菜企業將更加注重標準化生產。通過建立統一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對預制菜原材料選擇、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存儲、質量檢測等全過程進行規范,將大大提升預制菜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性。同時,標準化生產也將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品牌化建設: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預制菜企業需要更加重視品牌化建設。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優化包裝設計、加強品牌營銷等手段,塑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品牌形象。品牌化不僅有助于提升消費者信任度與忠誠度,還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國際化布局:海外預制菜市場較為成熟,市場空間廣闊。中國預制菜企業可以借助“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平臺,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通過深入了解當地消費者需求與飲食習慣,推出符合當地特色的預制菜產品,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國際化布局也有助于企業分散經營風險,實現全球化發展。
四、結語
所以,預制菜行業作為餐飲市場的新興力量,其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潛力巨大。然而,行業同樣面臨標準缺失、供應鏈復雜等挑戰。
面對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市場環境,預制菜企業需要積極應對,加強標準化生產、品牌化建設與國際化布局。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政策的持續支持,預制菜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文/華曉逸)
來源:預制菜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