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場景
秋冬季節寒意漸濃,黃平縣舊州鎮川心堡村野菜基地卻呈現出一片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村民們正緊鑼密鼓地采收各類野菜,為市場輸送著新鮮、健康的綠色食品。走進野菜基地,放眼望去,各類野菜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村民們穿梭其中,彎腰弓背,熟練地將一茬茬野菜采擷入筐。
工人及負責人采訪
工人采訪:“現在野菜基地每天都有1000多斤的訂單,我們每天一早就來務工,在這里干活離家又近,既方便照顧家庭,又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剛剛采摘的這些野菜特別新鮮,馬上就要打包發往外省。”
負責人采訪:野菜基地負責人程太芝說,“秋冬的野菜品質格外好,較低的氣溫使得野菜口感更加脆嫩清甜,品質也更好。為保證野菜口感鮮嫩,我們均以人工采摘,只摘取嫩尖兒部分。現在交通又方便,現摘現發,只需幾個小時這些野菜便能端上城市各大超市、餐廳的貨架與餐桌。”她還介紹,該基地是貴州省十大黔菜生產基地之一,2022年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是貴州種植規模最大的野菜基地,主要培育種植有冰菜、藜蒿菜、養心菜、富貴菜、紅葉蕁麻、田七葉、人參葉、枸杞葉、馬齒莧、紫背天葵等10多個野菜品種。
村支書發言
川心堡村黨總支部書記王才能說道,“川心堡村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聚合力,盤活土地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發展野菜種植產業,促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勁動力。”
產業發展情況
近年來舊州鎮立足本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精準定位市場需求,大力發展野菜種植產業。提供優質種子種苗,對接省農技專家現場指導,拓寬銷售渠道,打造野菜品牌,一系列“組合拳”顯效發力。今年,野菜種植面積又增加了600余畝,總面積達到3000畝,預計產量超4500噸,帶動村民就近務工4000人次,不僅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動力源”。
未來展望
下一步,舊州鎮將持續在野菜產業上做文章,深挖野菜文化內涵,探索野菜深加工路徑,開發更多特色產品,延伸產業鏈條,讓小小野菜成為帶動經濟、富裕村民的“大產業”,向全國推廣黃平縣綠色優質農產品,大力推動“黔貨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