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成為棕櫚油消費大國
編輯:小敏 2014/4/7 10:06:24 閱讀數:584
近年來,隨著國際食用油市場格局的變化,與大豆油、菜籽油并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的棕櫚油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無論是產量還是國際貿易量都已經超過大豆油與菜籽油,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油種。
這一變化也直接影響著國內食用油市場格局演變。截至2013年,中國棕櫚油消費量每年約為600萬噸,占市場總量的20%。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棕櫚油消費第一大國。
棕櫚油能逐步“上位”,是有其原因的。從應用上看,棕櫚油因其天然的油脂屬性,廣泛適用于食用油、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行業,而且種植成本低,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從生產效率上看,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而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的產油植物,每公頃油棕最多可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5倍,比大豆高出9倍。
然而,長期以來,因缺乏種植棕櫚樹的地緣優勢,國內棕櫚油產量一度為“零”,基本依賴進口,這也導致我國在國際棕櫚油市場上只能被動接受市場價格,沒有定價話語權。
如何在世界棕櫚油市場上發出“中國聲音”,這對我國糧油企業提出了挑戰。對此,天津聚龍嘉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學犟表示,企業要想有所突破,必須向能夠控制市場命脈的上游棕櫚樹種植產業進軍。
值得關注的是,在棕櫚油市場,我國以國家糧油安全戰略為基本出發點,通過扶持、鼓勵國內企業投資海外棕櫚種植園、建設全產業鏈及推出棕櫚油期貨等綜合市場手段,從而提高了自身在棕櫚油國際市場的地位。
作為中國棕櫚油貿易領域中市場份額的國內企業,早在2005年,聚龍集團率先采取“走出去”戰略,在世界的棕櫚油原產地印度尼西亞建起了中國在海外的第一個棕櫚種植園,由此開創“棕櫚園聚龍模式”,也實現了我國企業在棕櫚油國際市場話語權“零”的突破。
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知名農業問題專家程國強表示,只有從田間地頭,到生產加工,再到進出口的各個環節,做好全產業鏈的規劃,才能從源頭上把握農產品[2.73% 資金 研報]定價的話語權。
目前,聚龍集團已擁有14萬公頃海外棕櫚種植用地,其中已種植5萬公頃。截至2013年底,聚龍集團在國內棕櫚油市場銷售占比超過20%,年度油脂經營總量達175萬噸,實現銷售總額200億元,同比增長40.8%。
從完全進口,到如今的中國糧油企業自主種植,國外糧商從源頭上壟斷中國食用油市場的局面正在棕櫚油領域被打破。聚龍集團的“棕櫚園聚龍模式”,不僅為民企海外創業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發展思路,也有利于維護國家糧油安全。
楊學犟說,到2016年,聚龍集團將完成20萬公頃棕櫚種植,屆時每年100萬噸棕櫚油的產量將有效緩解我國油脂市場的供需缺口。未來,聚龍集團將繼續以國內市場為依托、面向世界拓展全產業鏈布局,并依托競爭優勢,在國際棕櫚油市場上唱響來自中國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