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產業化”的發展難點,可以按三個層面來的分析:
1、宏觀層面
我國冷鏈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需相關具體政策給予支持。首先,預制菜的標準、監管缺乏統一的管理原則,市場上存在不同企業針對同一產品執行不同標準的情況,嚴重制約了產業的健康發展。
其次,產業鏈建設短板仍然存在。特別是中式預制菜生產裝備的自主設計創新、智能化水平較低,滯后于產業的規模和快速發展水平。
此外,冷鏈物流配送能力也會制約企業擴大發展,部分預制菜(如肉類、水產類)運輸配送需在低溫環境下進行,需要先進的倉儲物流體系及冷鏈運輸技術支撐。
企業通常擁有多條產品線,要同時保證每條產品線上產品開發、生產、運輸、銷售的正常運行,需要的經營成本高,資金鏈一旦斷裂,將對企業經營產生極度不利的影響。
盡管現在有許多專業冷鏈物流企業可以提供第三方配送,但物流環節仍以傳統保溫方式運輸“冰袋+泡沫箱”,冷鏈倉儲體系的構建也需要大量的投入,這也制約了預制菜企業的配送距離。
在我國物流冷鏈系統還未成熟的階段,需要國家提供相應細化的政策,從而支持冷鏈配套設施的完善。同時,大都市倉庫的建設成本較高,也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以擴大銷量為目的的產業補貼。
2、行業層面
行業競爭處于藍海階段,未打造出多賽道的個性化產品。
1、產品研發速度慢。
我國預制菜工業化生產起步較晚,存在主要加工設備依賴進口、設備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等問題。
在產業技術研發上,產業技術難點主要集中在中式菜肴加工手法多樣性的復制上。除了燜、燴、燉、醬等技術可以工業化外,但爆、烹、熘、烤等工藝實現工業化難度較大,這將直接反映在菜品口感上,進而影響菜品品質。
由于我國各地區生活習慣、文化風俗存在顯著差異,各地居民的飲食習慣和愛好不一,而且各家預制菜企業生產工藝和調味水平存在差異,因此跨區域經營市場難度大。
在探索過程中,預制菜行業在時間、資金、人才、技術、設備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還不夠,預制菜研發的速度緩慢。
2、復合型人才缺乏。
人才是促進預制菜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現如今,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普遍還沒有專門培養預制菜復合型人才的方案,社會上極度缺乏能夠掌握預制菜加工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專業復合型人才。
而且預制菜生產企業中的生產人員主要為傳統烹飪食品生產加工技術人員,但由于預制菜與其它傳統烹飪食品在生產加工技術等方面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會出現諸多問題。
3、消費者層面
需求端用戶粘性不足,尚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受生產規模、制度體系、人員資金不足等因素影響,有的企業未形成完整連續化生產規范,預制菜在“味道”、“分量”、“衛生”等方面與消費者的預期有差距。
同時部分經營者對質量安全控制關鍵點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視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對企業防控風險的重要性,未能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的食品安全問題。
這兩個問題導致了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可度較低,需要完善預制菜的質量管控并且向消費者加強相關科普宣傳和增強線下的體驗場景。
此外,多元化產品少導致消費者選擇較少,需求沒有被激發和完全滿足,這些因素導致了消費者叫好不買好的現象,相關企業可以模仿美團和餓了么,使資本進入,加強消費者端的價格補貼,迅速帶動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