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忙不過來,這兩天店里的翻臺率能達到每天6至8次,是平時的兩倍不止。”國慶期間,一家位于重慶解放碑商圈附近的火鍋店老板向記者感嘆道。
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豐饒,各地美食資源豐富,美食文化數不勝數。剛剛過去的假期,到甘肅天水品嘗舌尖上的麻辣盛宴,到重慶品味火鍋的紅油鮮香,到福建領略海鮮的清鮮滋味……豐富多元的中華美食,讓游客們的味蕾需求在旅途中得到釋放。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3中國美食旅游發展報告》顯示,92.3%的受訪者會在旅游前或旅游中做美食攻略,93.1%的受訪者將體驗當地美食作為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
數據顯示,10月1日至6日,多個地方菜系訂單增長翻倍,具有地方風味特色的美食團購增長頗為可觀。南京鹽水鴨、天水麻辣燙、時令蟹黃面等訂單量同比增長顯著。同時,東北鐵鍋燉、山西刀削面、廣東腸粉、四川火鍋、銅鍋涮肉和北京烤鴨銷量也比去年顯著提升。
在沿海地區,舟山、寧波、臺州等地“海鮮味蕾游”成為新潮流。福建打造“中國鄉宴”文旅品牌,挖掘隱藏在鄉村的民間美食。數據顯示,國慶假期,“漁村”“海島”“海鮮”等關鍵詞搜索量周環比增幅接近20%。
“夜經濟”點燃城市“煙火氣”,成為國慶假期餐飲消費的一大亮點。
夜幕降臨,西安市的大唐不夜城人群熙熙攘攘。吃喝玩樂一應俱全。截至9月27日,西安大唐不夜城近一周的搜索量同比上漲了18%。
國慶假期的前5天,各地餐飲堂食消費平臺日均交易額相比2023年國慶假期增長33.4%。分消費時段來看,夜間時段消費較2023年假期增長44.8個百分點。一些夜市攤販們收攤的時間從凌晨2時推遲到凌晨4時左右,不少餐飲企業在國慶假期夜間時段客流量創新高。
根據文旅部數據顯示,假日期間,納入監測的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夜間客流量達9686.23萬人次,按可比口徑每夜較2023年增長25.4%。
因“食”而動、為“吃”而游,成為假期出游新風尚。“味蕾游”不只是一場味覺盛宴,更是一場文化大餐。
以山西為例,《黑神話·悟空》游戲及多個網絡熱點為取景地山西隰縣小西天景區帶來“潑天流量”,晉菜及面食文化在旅行途中被更多外地游客體驗感受,山西菜在某平臺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了237%,刀削面團購量則增長了186%。
不僅如此,今年的國慶長假,餐飲企業的客流量與收入實現雙增長,漲幅在10%左右。多位老字號餐企負責人表示,國慶假期期間,老字號的招牌非遺菜品最受消費者歡迎。部分烤肉店創下了單日銷售烤肉超過1000斤的紀錄。
“美食旅游要有煙火氣,也要文化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近年來一波接一波的網紅旅游目的地,背后都有大眾美食的身影,甚至直接將大眾美食與城市掛鉤。很多地方的美食街區正成為本地居民與外來游客主客共享的大眾夜市,以其日積月累的滄桑感、年輕人注入的時尚感,而成為城市旅游日益增長的吸引物和新動能。”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