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2024餐飲出海發展論壇”舉辦。論壇上,《中國餐飲出海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對海外市場、品類特征以及出海品牌在海外的發展措施等進行分析總結。
海外中國餐飲門店近70萬家
報告指出,中餐出海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彼時,廣東、福建等地到海外謀生的移民,在務工的同時把中餐也帶到海外,那時的中餐館更多以夫妻小店為主,時至今日,仍有部分移民的后輩依然在經營著中餐廳。
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推進,部分國營餐飲品牌開始探索海外市場,因缺乏對當地市場的了解、缺少國際化的專業人才以及較為粗放的經營管理模式等問題,這些品牌出海多以失敗告終。
2010年左右,以海底撈、眉州東坡、黃記煌為代表的餐飲品牌開始新一輪的海外布局,它們吸取前期的經驗教訓,注重市場選擇的精準性,從華人較多的國家開始布局開店,并調整經營策略,根據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偏好和供應鏈情況,及時調整菜單,逐漸融入了當地市場。
根據報告,隨著國內餐飲行業競爭的加劇,為了尋找更廣闊的發展空間,2023年開始,眾多連鎖品牌加快出海步伐。與此同時,上游供應鏈端也有不少企業出海拓展業務。中國餐飲出海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2023年也被業內人士譽為“中國餐飲出海的元年”。
目前,海外中國餐飲門店已經發展到近70萬家,市場規模近3萬億元。海外的中國餐飲門店已遍布包括新加坡、印尼、越南、菲律賓、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西班牙、阿聯酋、澳大利亞等180余個國家和地區。
大部分品牌以東南亞為出海首站
報告提到,過去,中國餐飲品牌在海外開設的門店大多不是品牌自身想“走出去”,而是海外的華人華僑、留學生因創業需求,尋找國內的餐飲品牌合作開設授權加盟店。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主動出海,甚至將出海作為國際化發展戰略,開放全球加盟/合伙人計劃,主動去海外尋找合作伙伴。
從出海的目的地看,大部分品牌在出海首站上選擇華人較多的東南亞和北美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出海首站選擇東南亞地區的品牌占比為34.8%,選擇北美地區的品牌占比為29.5%,兩個地區的占比之和超過了60%。
火鍋與現制茶飲加速掘金海外市場
從細分賽道來看,目前火鍋、飲品、麻辣燙/冒菜等賽道有較多的品牌在海外發展出了一定規模,逐漸站穩腳跟。
報告梳理發現,這些品類基本滿足以下三個要素:其一,標準化程度較高,易于連鎖化發展;其二,在海外市場出現的時間較長,市場教育難度較低;其三,具有中式文化元素特征。
火鍋是我國餐飲賽道中出海較早的一個品類,早在1995年,重慶小天鵝火鍋就走出了國門,并先后在洛杉磯、西雅圖、奧林皮亞等城市開設分店。目前,國內已有諸多火鍋品牌在海外設立直營店或加盟店,其中,海底撈旗下主營國際市場的特海國際已在海外13個國家開設了110余家門店。
如今,在眾多品牌的宣傳引導下,火鍋已經基本完成了海外市場教育,不少海外本地消費者可以熟練地使用筷子吃火鍋,部分消費者還能接受腦花、肥腸、豬血等內臟食材。
除了火鍋以外,現制飲品賽道出海的品牌也較多,海外門店擴張較快。從出海時間來看,2018年之前出海的現制飲品品牌多以發源于中國臺灣的茶飲品牌為主,如日出茶太、CoCo都可、歇腳亭、春水堂等;發源于中國大陸的現制飲品品牌大多在2018年以后開始拓展海外市場。2023年以后,飲品出海品牌激增,如瑞幸咖啡、庫迪咖啡、滬上阿姨、益禾堂、甜啦啦等。
從這些現制飲品品牌的出海首站來看,早期發源于中國臺灣的茶飲品牌出海首站多選擇歐美地區,近年中國大陸的飲品品牌在出海首站上多選擇東南亞地區,如蜜雪冰城的海外首店開在越南,霸王茶姬、滬上阿姨的海外首店開在馬來西亞,喜茶、瑞幸咖啡的海外首店開在新加坡,甜啦啦、益禾堂的海外首站設在了印尼。
文、圖|記者孫綺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