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是不可避免的,現在只是開始。其次,價格空間完全還可以擠,需要行業好好研究。中國餐飲的問題是效率不高,人員轉化率不足,各方面管理還差得很。”
近日某餐飲論壇上,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在談到餐飲價格戰時表達了上述觀點。他稱,不提倡打價格戰,但認為所有人要做好價格下行的準備,“這是趨勢,阻擋不了。我沒有刻意、沒有主動地打價格戰。我已經做好準備了,再降幾個點也無所謂,但這不是的方法,要找到差異化、個性化做品牌才是方向”。
他舉例,原本價格區間在60-80元的小炒肉降到20多元,甚至十幾元。這說明中國餐飲的利潤空間還是有的,定價水分太大,水分還可以擠。
該如何調整?汪國玉認為,首先要抓管理、抓組織變革。他認為可以從盈利模型、人員調整、物流等方面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汪國玉介紹,南城香計劃這兩年持續搞變革,現在開店的速度降下來了,大概保持在200家店,一邊開店、一邊關店。為什么不迅速地開店擴張?其中一個原因是盈利模型,模型調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要花兩年時間調整所有店的模型。
他稱,現在一個門店還可以減掉兩個人,公司總部的組織架構也在調整,人都下沉到去,包括效率提升、設備提升、產品模型都在變革。南城香有四五千人,總部核心團隊也就6個人。現在總部變革了,6個人全部下到基層去,把門店的排班重新排,通過增加工資獎金等激勵舉措提高服務人員效率。
此外,他認為還可以繼續提高門店流水,同樣面積的門店,餐飲流水翻倍就是效率提升,成本也可以下降。此外,南城香的物流成本已經降到1%了,中央廚房的成本也還在往下降。
今年以來,餐飲行業進入拼性價比的大眾消費時代,客單價呈現普遍下探趨勢。浙商證券(601878)發布的月度報告顯示,同比2023年8月,茶飲、西式快餐、咖啡、火鍋、小酒館等品類被統計品牌中,超9成品牌呈現不同程度的客單價下降情況。
受消費端平價趨勢影響,產業端價格戰愈演愈烈。從現制茶飲咖啡品牌瞄準9.9元價格帶,到火鍋品牌推出9.9元鮮切牛肉自助、9.9抵100代金券,再到小吃快餐“3元管飽”……多家餐飲品牌主動入局,各賽道分化出硬幣兩面態勢。一方面,頭部連鎖保持積極增長,實現下沉、出海等擴張動作;另一方面,底層流動性大,行業洗牌加劇。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餐飲相關企業新注冊量達到134.6萬家,注銷、吊銷量達105.6萬家。外行盲目轉型餐飲,市場供給過剩,營造出激烈淘汰景象。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于近期在視頻號上曾公開稱:“中國的餐飲行業一直往上走,原來業余選手也都能活,未來可能業余選手還真上不了場,餐飲比拼的就是專業。”
業內人士也指出,當前餐飲行業已進入以“性價比”為核心的結構調整期,“低價不低質”才是餐飲品牌在激烈價格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更多餐飲品牌也將注意力放在優化單店模型、提升人員轉化率上。例如今年行業出現了門店輕量化趨勢。海倫司、庫迪咖啡、滬上阿姨等品牌推出社區店、“店中店”等新店型,庫迪咖啡便捷店只需要3-5平米搭建柜臺即可開店,日均卻能產出200杯左右咖啡。
布局線上渠道也成為提升盈利能力、穿越結構性調整周期的重要策略。紅餐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樊寧在一期直播對談中提出,連鎖化和外賣擴大了餐飲的服務半徑并提高了效率,提升了單店的覆蓋半徑。虎嗅智庫研究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餐飲商戶線上化率為53.9%,同比提升了11.5個百分點,線上商戶增速高于行業規模增長。
作為北京外賣市場訂單量第一的餐飲品牌,南城香也注重線上帶來的邊際利潤。例如,在線下門店設置獨立的外賣窗口,并向外賣小哥提供內部員工用餐折扣及休息站點。美團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南城香外賣月均接單量達到40萬單以上。
價格戰長期持續,實現“低價不低質”需要企業專注提升產品力。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特邀副會長、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譚海城表示,“餐飲企業應該更多去鍛煉自己的內功,合理降低管理效率、供應鏈的成本,提供給消費者有價值的服務,而不是純粹降價。”
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