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全國火鍋市場規模突破6175億元,同比增長5.6%,預計2025年將沖刺6500億元大關。在這片紅海市場中,食材創新成為品牌突圍的關鍵砝碼。據數據顯示,“地域”食材、“非遺”食材、“小眾”食材的搜索量年增長率分別達到180%、220%、150%,“場景化”食材同樣也在火鍋店中愈演愈烈...社交媒體的裂變效應將這幾類火鍋食材推上潮流的風口。

“地域”食材:“產地限定款”強化正宗、風味屬性

近兩年,地域食材正在火鍋賽道掀起品質革命,如潮汕牛肉火鍋,近年來店面在上海的門店數增長3倍,帶動內蒙古牛羊肉日均采購量突破20噸。同時某連鎖品牌推出的云南野生菌菇拼盤,僅在抖音平臺就獲得1200萬次曝光,帶動門店客單價提升18元。這些數據揭示了一個趨勢:消費者對食材的"地域身份證"愈發敏感,“正宗產地”成為品質背書。內蒙古錫林郭勒的羔羊肉、陜北黃土高原的灘羊肉,因其獨特的生長環境與飼養方式,成就了鮮嫩不膻的肉質特性。云南深山的野生菌菇、貴州山區的奪奪粉,這些帶有地理標志的食材被品牌包裝成"地域限定款",在火鍋菜單上標注產地故事,既強化了正宗屬性,也滿足了消費者對風土人情的想象。

“非遺”食材:“可食用的文化遺產"強勢破圈

非遺食材:武隆羊角香干
2025年,越來越多的非遺食材將憑借非遺技藝的現代化重構、供應鏈技術的革新、文化的創新性呈現為代表的核心驅動力,以"可食用的文化遺產"的姿態強勢破圈。如海底撈對雷山酸湯的挖掘與改造——通過精準調控發酵工藝,將酸度從pH3.8優化至pH4.2,辣度降低30%,使產品適配全國85%消費者的味覺閾值。這種"非遺技藝現代化"的改造,既維系了文化基因,又解鎖了產業化密碼。又如簡陽非遺羊湯引入低溫萃取技術,將傳統8小時熬煮工藝壓縮至45分鐘,憑借此供應鏈技術上的革新,日產能飆升40倍達到2萬份。而不少如武隆羊角香干的非遺食材正在以文化的創新性呈現實現技術賦能與文化傳播的雙重加持,逐步打破非遺美食與現代化餐桌的藩籬,讓其真正融入現代消費主流,也讓品牌成功實現產品溢價與文化價值的雙重提升—— 武隆羊角香干開創性實現"傳統工藝可視化":工業化生產中完整保留石磨核心環節,包裝采用水墨插畫還原古法場景,這種"可感知的文化敘事"使產品溢價空間提升20%-30%。

“小眾”食材:“獵奇心理”制造話題風暴

小眾食材:花生芽
2025年,越來越多深諳獵奇心理的火鍋品牌開始以小眾食材的破圈增收,叮咚買菜數據顯示,2025年春菜季上架的80余款小眾野菜中,茉莉花、金雀花等食用花卉銷量同比增長470%,帶動客單價提升22元。這些非常規的小眾食材天然具備話題基因,某品牌推出的折耳根牛肉丸就在社交媒體引發"愛恨兩極"討論,話題閱讀量突破1.2億次,帶動產品銷量逆勢增長30%。小眾食材,正在重塑年輕消費者的火鍋體驗認知。小眾食材的破圈邏輯也已突破味覺層面,演變為社交貨幣的生產機制。這種以話題性撬動傳播勢能的策略,不僅降低品牌營銷成本,更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構建起"吃火鍋=探索新奇"的心理認知,推動火鍋體驗向體驗經濟維度進化。

“場景化”食材:味覺之外的體驗價值

2025年的火鍋店,食材繼續上演著"美學革命"。巴奴火鍋將毛肚上桌儀式升級為"火山噴發"場景:干冰白霧中,服務員用銅錘輕敲冰殼,裂紋中露出玫瑰狀擺盤的毛肚。這場持續30秒的視覺盛宴,使該菜品點單率飆升57%,連帶客單價上漲18%。小龍坎則用"川劇臉譜拼盤"重構文化敘事:用牛羊肉片拼出川劇臉譜造型,搭配辣椒面"胭脂盒",服務員上菜時會用長嘴壺表演式倒湯。

場景化食材:海帶頭花
大眾的火鍋品牌店也是一樣,當銅鍋沸騰時升起的不僅是熱氣,更是精心編排的"餐桌劇場"——牛油紅湯里沉浮的梅花狀蝦滑,清湯鍋中綻放的牡丹形菌菇拼盤,連蔬菜都帶著水墨畫般的暈染擺盤。這些美學設計絕非偶然,而是火鍋品牌對"五感營銷"的深刻理解,通過場景化革命重構消費體驗。在這場美學革命中,食材不再是單純的食材,而是成為品牌故事的載體。通過藝術化呈現、文化敘事和科技賦能,火鍋店正在將場景化食材轉化為新的增長引擎,在味覺滿足之外創造更高維度的體驗價值。

火鍋市場的食材革命正在重塑行業競爭格局。艾媒咨詢最新數據顯示,超過68.7%的消費者明確表示,愿意為承載著文化故事的食材支付10%-20%的溢價,這種消費心理的轉變,直接推動火鍋品牌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然而,食材創新背后暗藏挑戰:非遺技藝的標準化復刻、場景化食材的標準化呈現、小眾食材的發覺與穩定供應、地域食材的冷鏈成本控制,成為考驗品牌綜合實力的代表性關卡。在此背景下,火鍋品牌既要深耕食材文化價值,更要構建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建立護城河。這種雙向能力將成為品牌抓住東風,實現突圍的關鍵,而即將啟幕的2025四川火博會,恰恰為火鍋行業提供了集中展示供應鏈創新、對接優質地標食材的專業平臺。

2025四川火博會
洞察發展趨勢,助力火鍋餐企把握食材東風

2025四川火鍋產業博覽會立足四川火鍋產業生態優勢,匯聚以四川省火鍋協會、德陽市火鍋產業協會、四川省川聯川菜調料協會、海名國際會展集團為代表的協會及組織力量,號召全國四川火鍋從業者,聚攏全國火鍋食材優勢資源,立足長遠,著力打造這一“中國火鍋產業鏈創新平臺”。

2025年,當火鍋產業食材呈現一系列的創新態勢時,四川火博會作為行業風向標,敏銳捕捉到食材發展時火鍋餐企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如何高效對接全產業鏈各環節亮點產品?如何高效挖掘最新地標食材、非遺食材、小眾食材?如何找到以視覺呈現與味覺體驗間尋求完美平衡的火鍋食材?這些行業痛點轉化為展會策劃的原始驅動力,催生出了幾大關于火鍋食材的主題展區以及活動賽事,助力火鍋餐企回歸產品,把握住食材發展的趨勢和東風。




品牌供應鏈展區,堪稱全產業鏈展示窗口:從牛油火鍋底料到日式味噌等特色調味料,從毛肚黃喉到鮮切牛羊肉等經典涮品,再到預制菜、冷鏈技術、智能設備等創新解決方案,1000+優質展商將攜最新“趨勢亮點產品”亮相現場,覆蓋火鍋產業全鏈條。




地標食材展區,該展區深度聚焦全國地理標志食材,聯合全國200+行業協會,直連地標食材產地,從內蒙古錫盟草原的羔羊肉到云南深山的松茸,從潮汕手打牛肉丸到重慶非遺羊角豆干,還有云南的菌類、貴州辣椒..上百種攜帶"地域身份證"的“正宗”特色食材將集中亮相。幫助火鍋餐企抓住地標食材流行的東風。




此外,此次四川火博會將聯合火鍋品牌總廚團隊,現場演繹食材的創新應用——同期舉辦的"中國(成都)火鍋TOP食材選品大賽",更將甄選60款創新單品,通過專業評審團與50家火鍋品牌創始人聯合品鑒,現場打造"研發-展示-采購"的全產業鏈閉環。
不僅是單品爆款的選品賽事,四川火博會還將設置“主題宴席”,讓場景化食材在特定情境下綻放魅力。參賽者需在文化敘事、視覺呈現與味覺體驗間尋求完美平衡,為廣大火鍋品牌提供展示差異化競爭的"利器",滿足廣大火鍋品牌食材場景化的發展需求,讓火鍋店邁向"文化賦能+供應鏈升級"新階段。